top of page

成長故事

已更新:2月22日

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在華德福成長之路上,我們聽到太多讓人感動的故事……

在這裡,我們把故事匯集起來,變成華德福大家庭的故事,收藏這些感動,匯集成爲一種力量,並延續下去!


「以崇敬之心接納孩子,用愛教育他們,讓他們在自由中邁向未來。」—Rudolf Steiner


(一)我與孩子們的故事——華德福教育自我成長之路

 

「我有四個孩子。」每當我說完這句話,對方都是很驚訝的看著我,臉上一大堆的問號???其實我自己也沒想到獨生女的我居然會成為四個孩子的母親,還很享受四個孩子帶給我的快樂,並願意與人分享這種快樂!

 

回憶起十年前,我也一樣,兩個孩子已經讓我身心疲憊了。那時候大兒子4嵗多,二女兒2嵗多,倔強的女兒剛有自我意識,什麽都要跟哥哥爭搶,而習慣享受獨生子待遇的哥哥,面對這樣一個妹妹,也是無法容忍,每天爭吵不休,加上孩子們經常生病,幾乎讓我日夜不得安寧。

 

那個時候我白天要工作,下班後才能見到他們,兩個孩子跟外公外婆的時間多過我,溺愛自然也是少不了的。我把孩子出現的問題都歸罪於我的父母,與他們的矛盾也是日益加深,後來我索性辭職,做起全職媽媽。可是找不到方法的我,即便是陪在孩子身邊也是一頭霧水。孩子不睡覺怎麽辦?孩子偏食怎麽辦?孩子吃垃圾食品怎麽辦?孩子敏感怎麽辦?孩子叛逆怎麽辦???每天都有無數個擔心和焦慮……

 

在這期間,我也尋求過解決的方法。我利用閒暇時間參加過各種家長工作坊,也看了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有蒙特索利、兒童性格分析、兒童敏感期、兒童健康飲食等等,雖然有一些效果,但都沒有實質性的幫助。這樣的生活持續兩年多,直到我的大兒子6歲了,進入一間公立小學,有一天我接他放學的路上,他邊走路邊低著頭說:「媽媽,我是不是很笨?」我驚訝地看著他說:「你當然不笨啊,你很聰明啊,爲什麽這麽說呢?」

 

「我已經很努力了,我有按你說的,上課認真聽講,認真做功課,可就是考試比不過別人,我也想讓老師表揚我,也想站在前面領獎,可是我就是考不好,我不是笨嗎?一定是別人比我聰明!」每當我想起這句話都覺得心寒,我可以接受他的考試成績不理想,但是我不能接受他沒有自信。

 

一個還未滿六歲半的孩子剛剛入學不到兩個月,内心敏感的他就能說出這樣的話,我不敢想像他將來會成爲什麽樣的人?他將來該如何立足於這個複雜的社會?我之所以沒有提前教授他小一的課程,只是希望他有時間多接觸大自然,希望他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希望他能保持孩子原本該有的模樣,可是現實就是這樣!!!既然我改變不了大環境,就只能改變我自己。

 

接下來一個月,我到處找學校,經朋友介紹,我找到了一家華德福共學團,那時候我還不知道華德福教育是什麽,我只是看到那裏的孩子眼睛有光,臉上總有笑容,身體是靈活、好動的,這就是我想要的孩子應該有的模樣。於是,我把孩子轉入這間小小的共學團,接下來一個月我就看到孩子有明顯變化。先是身體上的變化,每天晚上八點倒床就睡,之前也是八點上床,但翻來覆去入睡困難,我還看到他眼睛裏開始有光,越來越樂觀、開朗、自信,什麽都想自己試一試。而且,我再也不用跑醫院了,直到現在,他也只是偶爾感冒,喝點水,睡一覺就好了。我就開始好奇在德國有百年歷史的華德福教育到底是什麼?

 

帶著這份好奇心我報名參加華德福幼教師訓課程,通過一年幼教的學習,我學會了尊重生命、傾聽孩子說話;學會了通過行為故事來引導孩子;學會了通過穩定的節奏來建立孩子内在的安全感;學會了什麽是華德福教育所説的崇敬、界限和節奏……我的改變導致整個家庭氛圍的改變。同時,也改善了我與我父母之間的關係,華德福教育真的很神奇!!!

 

記得有一次,師訓課程剛剛結束,我興奮的給老公打電話說:「華德福教育真的太完美了,我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可惜孩子們已經一個7嵗一個5嵗了,我這幾年犯了太多的錯誤,時間不能倒流。如果我能再有一個孩子,我一定要從他一出生就給他這種教育!」結果沒幾個月,我隨口說的一句話居然變成了現實。我發現,我又意外懷孕啦!我當時已經在共學團教授普通話、手工等副課程,孩子們都很喜歡我,家長們想一起創辦「本土的華德福小學」,都鼓勵我跟他們一起報名參加台灣爲期三年的「華德福小學1-8年的師訓課程」。我當時很想去,但又很糾結,我是堅持母乳喂養的,我不知道第三個孩子出生後我如何帶他一起去台灣上課?擔心小寶寶坐飛機對他的聽力會有影響。

 

這時一向不愛説話的爸爸給出了建議:「可以從廈門坐船到台灣的,解決方法總是有的,但大兒子已經快8嵗了,你學完他都11嵗了。」是啊,我要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我沒有退路啊!於是,我就報名了。孩子出生滿月後,我就帶著他和我的媽媽先從深圳坐高鐵到廈門,再坐船到台灣。這是一個非常平和、穩定、專注、安靜的孩子,超級好帶。我曾經跟台灣的同學分享說:「華德福教育是最好的胎教,跟著媽媽一起感受音樂、故事、濕水彩、泥塑、手工……所有的滋養都被這個孩子吸收了。」

 

三年的師訓我不僅學完了華德福1-8年級的課程,還學會了兒童發展和兒童觀察。教育要在了解的基礎上進行,所以一個好的華德福老師,首先是要有好的觀察力,要看到孩子內在的真實需求,還要有一個內在強大的自我,想做一名合格的華德福老師真的不容易。

 

轉瞬間,這班孩子已經10-11歲了,要考慮升學問題。香港沒有華德福中學,孩子去哪裏讀中學?幾位媽媽開始給孩子找學校,有去台灣和廣州找到直升華德福中學的學校,有的想轉入主流中學,有的選擇繼續留在共學團。剛開始我是很糾結的,雖然這種教育很美好,但現實就是這樣!最後,還是孩子自己說:「我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考試到底是怎樣的呢?有那麼可怕嗎?」其實十多歲的孩子經過幾年的華德福教育,內心遠比我想像中要強大的多,早就忘記當年他曾因爲考試分數比別人低,而覺得自己笨了。既然孩子不怕,我為什麼不試一下呢?我想就算他進入主流學校,出現什麼狀況,我在家還是可以用華德福的方式幫他調整,或者再轉回去繼續讀,還有就是我也想知道華德福的孩子是不是真的不會考試?是不是真的不能融入主流社會?

 

接下來一年的時間,完全打消了我的顧慮,他進步的速度讓我驚訝!從入學考試的倒數幾名,到第一學期其中考試排名全級第19名,前進了30多名。期末考試就進入全級前十名,升入重點班。接著幾次呈分試考試都保持在年級前五名,小學最後一次畢業考試全年第一名,獲得一等獎學金和卓越學生獎,共2000元獎金。這是在他沒有參加任何補習班,全靠自學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而且,他還經常被選為校隊成員,校內外各項體育活動幾乎都有他,從週一到週五的訓練排得滿滿的。每天晚上依然八點準時睡覺,功課幾乎都在學校完成,閑暇時間還會主動要求分擔家務和照顧小弟弟。他是輕輕鬆鬆就升讀到了BAND1中學。

 

估計有人會想這可能是一個特例吧!我的二女兒同樣也重複著哥哥的路,從倒數幾名到全級第二名,也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另一個華德福轉入公立小學的同學,也是同樣的情況,都順利升入BAND1中學。

 

網上資料顯示,世界各地的華德福學校年年都有優秀的畢業生:「在德國,華德福畢業生通過大學入學測驗比例是公立學校的二至三倍;在美國,華德福學生的SAT成績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在澳洲,一項比較大學生學業表現的研究發現,華德福畢業生,無論在人文或科學上,表現都優於非華德福畢業生。在台灣,發展至國中的華德福學校畢業生,也都有卓越的基測表現。不止於課業表現,在加拿大一項對學生道德判斷所做的測試,華德福學生得分遠高於公立高中與教會學校。」所以,網上所説的華德福畢業的學生不會考試,無法融入主流社會的説法,都是不可信的。

 

我好奇地問孩子們「為什麼華德福的孩子考試成績上升速度這麼快?」孩子們回答我說:「我們只是不會考試,並不是不會學習。我們小時候學的那些華德福的課程看起來好像沒用,其實都有用。我們各方面的能力夠強,再加強答題技巧的訓練,考試成績很快就能追上。反而是我現在班上的同學就沒有我們那麼幸運了,我們會的他們永遠都學不會了,因為時間過了,他們已經長大了。所以,小弟弟一定要去讀華德福學校。」

 

華德福學校的孩子有哪些特點呢?什麽課程是看起來沒用,其實很有用呢?

 

(一)意志力堅強、想像力豐富、具有創造力。

華德福的手工課看起來是最沒用的。現在物質極大豐富,買一件也不貴,還要花時間讓孩子做這些有什麽用?

 

記得在台灣上師訓課時,一位德國來的導師說過:「把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就是意志力最好的鍛煉。騎車、爬山、跑步等運動都是意志力的鍛煉,一步一個脚印,最終才能到達目的地。編織也是需要一針一線簡單的重複,一個意志力不夠堅強的人,是無法完成一件手工作品的。」手工除了鍛煉孩子們的意志力,在製作過程中,還開發了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織一個正方形,可以變成兔子、小鷄、松鼠等各種各樣的小動物……

 

我的大兒子學編織的時候,本來想織一個正方形卻織成了梯形,他索性把梯形變成了他玩具戰士的披風,妹妹看見了說:「冬天快到了,我的娃娃們都需要一件披風,哥哥可以幫我的娃娃每人織一件披風嗎?」哥哥的訂單來了,馬不停蹄的忙了幾個星期,終於完成了這項任務,每個娃娃在冬天都有一件漂亮的披風,妹妹露出滿意的笑容。

 

意志力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意志堅强的人,一旦確定目標,可以剋服各種困難,直到成功到達目標。我的大兒子六歲開始喜歡養昆蟲,特別是蜘蛛,直到現在已經有八年的時間了。爲了養好昆蟲,他翻閲了大量的百科全書,昆蟲的生活習性、溫度、濕度、飲食習慣、繁殖期,他都瞭如指掌。他通過實驗觀察到:溫度對螳螂脫皮速度的影響;在蜘蛛交配完成後,成功救出將要被吃掉的雄性蜘蛛,再用蚊子給雌性蜘蛛補充營養,直到牠產完卵;他把蟹蛛放進不同顔色的花瓣上,觀察牠是否跟書上寫的一樣會變色。我鼓勵他把這些都寫成觀察日記,詳細記錄實驗的過程,這也是他學習中文的有效方式。直到現在,他都保留著這種記錄的習慣。

他還喜歡武術,從九歲開始堅持打太極、練習各種拳法和棍術,到現在已經有五六年的時間,每逢週末或者假期他會在早上七點準時晨練。他的這種意志力在學習方面表現為:他可以堅持每天早上默寫10-20個單詞,每週抄寫、背誦一篇文章;堅持把數學錯題重新做幾次,研究做題的方法和思路。


而我的女兒則表現為文學和藝術方面,她喜歡寫詩和彈鋼琴。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但是,他們都有著堅强的意志力、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二)樂觀自信、欣賞他人、團隊合作

 

華德福學校不考試、只評估,老師不會把孩子們單純的用分數進行比較,而是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注重培養他們各方面的能力,激發内在動能,讓他們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接受。因爲沒有比較,孩子們不會把同學作爲自己的競爭對手。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會引導孩子們看到自己和別人的差異,他們欣賞自己作品的同時,也會欣賞別人優點。孩子們會互相學習,但也會接受自己與別人的不同。老師還會安排一些團隊合作才能完成的學習任務,比如:每日午餐後的整理工作,都是由孩子們自行完成的;露營、農耕、建築、商業數學也是需要孩子們分工合作才能完成的。因此,孩子們自信樂觀的同時,也懂得欣賞他人、與他人合作,互相取長補短。


兩個孩子轉入主流學校以後,經常代表學校參加各種比賽。記得有一次大兒子參加熱氣球升空的比賽,他聯想到「小鳥之所以可以飛翔,是因爲牠的骨架輕。」所以,熱氣球的重量是比賽的關鍵。於是,他把想法告訴了隊友,在賽場提供的不同種類的材料中,他們選擇最輕的塑膠袋作爲熱氣球的材質,並減少膠帶的使用,以達到減輕熱氣球的重量,再把熱氣球的繩子剪短。他帶領隊友們一起完成了熱氣球的製作,他們隊的熱氣球在空中停留的時間最長,最終贏得了比賽的冠軍。




二女兒在太陽能船比賽中,帶領隊友模仿鯨魚流水線的形狀製作的船頭,贏得了最佳創意獎。


(三) 批判思考、敢於表達

 

華德福老師在課堂上經常以開放式的問題發問,比如:昨天的故事你聽到了什麼?每個孩子都可以說出他所聽到的。老師引導孩子們討論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徵,每個人也都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這種開放式的發問,因為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所以孩子們都敢於表達。這種學習方式建立了孩子們批判式的思維方式,不會盲從別人的答案。老師通過孩子們所表達的真實感受,掌握孩子的真實想法,並加以適當的引導,以達到滿足孩子内在的真實需求。

 

(四)創意思維、藝術美感

 

在華德福課程中的濕水彩、五音笛、故事黑板畫、形線畫等,都是最具有藝術美感的體驗。華德福沒有統一的教材,老師根據教學大綱可以改編或者創作適合班上孩子氣質風格的學習内容。孩子們所作的功課本也都是不同風格的,都有他自己的創作元素,可以自己任意發揮。

 

這種創意思維轉入主流學校後,依然發揮著作用。在參加創意發明大賽中,大兒子發明的「燈傘」獲得了優異獎。他看到人們在下雨天邊打雨傘、邊拿手機通話,很不方便;遇到路黑的時候需要邊打雨傘、邊照明,也不方便;進入商場需要在雨傘外套一個塑膠袋,防止雨水淋濕地板,但是很不環保。他就發明了一款多功能雨傘,雨傘手柄處加一個手機座,可以邊打雨傘、邊用手機照明和通話,頂部有防水漏斗,可以接住雨水,減少塑膠袋的使用,非常環保,贏得老師們的一致好評。我的女兒則把這種創意思維和藝術美感運用在生活中,她可以製作不同造型、不同口味的蛋糕和美食,每一款都不同,我們全家都很期待她的作品。

 

(五)重視實踐、終身學習

 

華德福的孩子從小就接觸大自然,孩子們對大自然的好奇,是他們內在的學習動力和源頭。世界這麽大,永遠都有探索不完的課題。華德福的農耕課、建築課、露營等活動,都是讓孩子們親身體驗和實踐的過程。這種力量驅使他們可以持續保持終身學習的狀態。

 

曾經有一位朋友問我:「爲什麽你的孩子可以自己主動學習,還可以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而我的孩子就要我不停的監督、催促他才可以學習。他也沒有什麽愛好,都是我逼他才肯學?」我的回答是:「好奇心!」

 

記得台灣師訓課的導師說過:「好奇,是孩子内在學習的動力,而且好奇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華德福老師教授的知識内容必須是鮮活的、具有創意的,就是要保持孩子的這份好奇心。每堂課都是生動、有趣的,都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先由老師引發一個課題,大家一起探討,最終找到答案。」所以,保持孩子的這份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

 

現代的生活節奏太快,孩子們的日程都被家長安排滿滿的,已經沒有時間好奇了,也沒有時間探索和實踐,需要記憶的東西太多了。興趣愛好也是父母的期望,由不得自己選擇。孩子們曾跟我說過:「我的同學們都很晚才睡的,因爲有做不完的作業。我們的功課學校就做完了,節省時間回家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他們就慘了,做完作業,還有爸媽買的一大堆習題等著呢,所以就拖拖拉拉慢慢做。」

 

最後一次畢業考試,大兒子考了全級第一名,他卻跟我說:「這個第一名其實是同學們讓給我的。因為,最後一次考試不算呈分試成績,所以大家都不學了,考試成績都下降了,我白撿了一個第一名。」我反問他:「你爲什麽還在學呢?」「我覺得學習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不是為了這次考試才學的。我長大了還要當昆蟲學家呢,不會的東西太多了,現在才小學畢業就不學了?我每天還是該背單詞的時間就背單詞,該做題就做題。他們不學了,時間都浪費了,以後還得補上。」

 

兒子的這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我突然意識到,爲了考試而學習與終身學習的差別。不管別人如何,他依然每天維持在自己的節奏上,持續地前進著。小時候的華德福教育真的是非常有用的,我佩服他這種持續學習的動力,更贊嘆他得了第一名這種不驕不躁的平和心態。難怪他們堅持讓小弟弟也去讀華德福學校!

 

時光飛逝,當初那個跟著我一起坐船去台灣的小寶寶,不知不覺中長大了,這個孩子從小就很會安排他的生活節奏,也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麽。這幾年香港國際化的華德福學校發展的非常好,我把第三個孩子送到一所華德福國際幼兒園,結果讓我特別驚訝的是,他居然不喜歡,每天哭著不肯上學。我問他爲什麽不喜歡?孩子說:「老師長得跟我不一樣,說的話我也聽不懂,我都是看著別的小朋友做什麽我就跟著做。還有,我特別喜歡聼故事,可我就是聼不懂!」我意識到是文化的差異,語言的不同,讓孩子沒有了安全感和歸屬感。接著疫情就爆發了,他中斷了幼兒園的生活,在家裏跟哥哥姐姐玩的很開心,不過他始終都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於是,我又帶他試了幾間香港本土的華德福共學團,都在元朗,路途遙遠,無法接送。最終,在天使的引領下,我跟一位有心做幼兒教育的老師,在清水灣創辦了一家本土的華德福幼兒共學團,成爲了孩子們的樂園!

 

今年他六歲了,要升小一了,還是堅決不去國際學校。他就是不喜歡,直到六月份,都沒有找到適合他的學校。這時他對我說:「媽媽,你不就是華德福老師嗎?你給我辦一間學校,我肯定喜歡,一定會有很多孩子來的。」我聽完這句話,頓時頭腦有一種爆炸的感覺——這曾經是我們當時那一班家長共同的夢想啊!七八年過去了,當時的孩子已經長大了,有的在台灣、有的在廣州、有的去了英國……想創辦一間香港本土的華德福學校,成爲了一個未完成的心願,也是大家共同的遺憾!

 

而在這幾年,台灣、國内、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本土華德福教育都發展到了高中。台灣師訓班的同學分享台灣華德福學校的招生情況,一間私立華德福小學,滿班20個學生,報名有40多人,家長要提前排隊報名、經過面試,才能被錄取,而公立免費的華德福學校更是難進。廣州的幾所華德福學校都發展到有100多學生的規模。而在香港辦學遇到的困難太多了:主要是前期資本投入不足,校舍的租金太貴,老師的工資高,政府牌照的申請程序繁瑣,家長對華德福教育的認知度低……

 

我經常在想,為什麽會有四個孩子來選擇我做媽媽?如果每個生命都帶著任務而來,這四個小生命的任務是什麽?我的使命又是什麽?如果有一天我即將離開這個世界,可能唯一遺憾的事情就是,我還有一個夢想沒有完成,而且還沒有去嘗試過,就知難而退了。孩子這句話讓我驚醒,他說出了我心底的那個聲音,其實我一直都沒有放棄過這個夢想,只是時機並未成熟。前面倆個孩子引領我成爲華德福教育的追隨者,後面兩個孩子引領我在這條路上繼續前行,給我力量和勇氣,讓我知難而上,完成我的使命!

 

我的合作夥伴說,你是華德福教育的活案例,你一定要把你的故事寫出來。在她的鼓勵下,我寫出了我與孩子們的故事,與大家分享!是孩子們引領我走向華德福教育自我成長之路,希望可以幫助更多曾經像我一樣找不到出路的家長們!


42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